考生:策略繁多,复杂得让人眼花缭乱。
“这么多攻略,都不知道看哪本了!”5日,吉林省2014年公务员考试报名开始。计划参加考试的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王哲说,由于复习时间紧,为了找点捷径,他用搜索引擎搜索,一共找到了近3000万条与“公务员考试技巧”相关的结果。
然而,王哲很快就遇到了“幸福的烦恼”。他说:“网页那么多,就算你选择性地浏览,也会占用很多复习时间。但如果只是粗略地浏览,一些有价值的东西就太琐碎而记不住,这样复习就没希望了。”
记者调查发现,网上网下流传着多种公务员考试“笔试”和“面试”经验,并分成不同的“流派”:“荒唐流派”是指行政能力测试中使用“猜题技巧”。比如“三长一短选短的;三短一长选长的;两长两短选b的;不等的选c的”。但据考生反映,这种“技巧”其实最不靠谱,类似“三天考完公务员”这样的噱头同样不可信。
另一组属于“经验组”,主要由一些通过公务员考试的“经验人士”和培训机构的专职老师组成。他们一般以介绍考试经历为主,详细讲述备考经历、面试现场和切身感受,有的甚至会讲到考前理发、洗澡、考试着装等小细节。去年顺利通过考试、考入北京某机关的张学强说,这种“攻略”实用性强,对考生确实有帮助。
在京东等网站上,有关公务员考试技巧的书籍多达数百本,价格从十几元到几十元不等。以某机构出版的《高分面试技巧》为例,该书对“人际沟通意识与技巧题高分技巧”和“求职动机与意向岗位匹配题高分技巧”等内容向考生进行了详细介绍,还为考生提供了各类高分指南。
“有经验的人”:考试时不要尝试任何随机方法
曾参加过国考和省考、目前在江苏某县纪委任职的高伟打了个比方,所谓的“策略”就像是物理、化学课本上的公式、定理,“如果只知道结果,不知道背后的原因,就会闹出很多笑话。”作为一名监考老师,高伟入职后多次亲眼目睹公务员招聘的面试过程。他说,现在很多考生在考场上显得特别呆滞,是因为他们事先把面试题模板都背了下来。他发现,完全按照模板面试的考生,现在越来越难得到考官的青睐。
在陕西西安工作的公务员马晓晓也认为,公务员考试没有所谓的“捷径”。她说:“公务员考试至少需要三个月的准备时间,这期间要保持对各种练习题的专项训练,熟悉各种考试材料,找到适合自己的答题节奏。俗话说‘勤能补拙’,其实最靠谱的‘策略’就是能吃苦。”
参加过全国统考的北京银行职员郭彦刚指出,在备考过程中,他觉得一些笔试和面试策略还是有一定的实用性的,毕竟是考过的人总结出来的,写的是最真实的,也是来自一线的。但由于各地情况不同,每年情况都会发生变化,一些过往的经验已经不再具有借鉴意义,考生应注意这一点。
专家:唯有牢记初心,才能取得成功
有大学生建议,公务员局可以通过指定考试复习教材,或委托统一考试辅导班等方式,杜绝公务员考试“套路”乱象。但专家表示,这种方式并不能有效解决问题,反而会让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因为一旦指定教材,教材编者就会参与其中,他们很可能会引导出题方向,难以保证考试的公正性。
“不忘初心,方能成功。我会把这句话送给每一位想考公务员的同学。”从事公务员考试培训多年的吉林某培训机构副总裁刘友珍说。现在,公务员考试培训机构越来越注重对考生价值观的矫正和重塑。“老师可能会花30%的培训课时间,对考生进行正面引导,树立‘三观’。我会告诉他们,公务员是一个神圣的职业,要时刻做好承担责任和期望的准备,在迷茫的时候,要用最初的梦想和努力鞭策自己。”他说。
记者了解到,目前公务员培训市场由多方共同管理,但没有一方专门监管、审查网上流传的培训内容和“攻略”,如果有误导考生的内容,往往无人问责。
专家表示,考生在备考时,要告别网上公务员攻略“三言两语”的琐碎形式,对自己的公务员考试备考过程要有系统、科学的规划,抓住最基础、最核心的东西,各种“攻略”可以作为补充。此外,除了考前培训,也要注重公务员上岗后的相关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