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各地医疗队驰援武汉。 /土虫创意
2019冠状病毒病流行
历史将如何记录2020年?这是令人震惊的一年。人类在小小的病毒面前无能为力。这是突破的一年。人类终于在年底找到了战胜病毒的疫苗。今年是转折点。许多人和许多行业的命运因此而改变。这是突破的一年。在这个分裂的年份,人类面对疫情并没有团结一致,而是互相指责。也许两者都是正确的。疫情见证了人类的坚韧与脆弱、团结与分裂、责任与推卸,也见证了人类的无知与无助。人类有许多严重的疾病是无法通过疫苗来拯救的。
covid-19的主要表现是发烧、干咳和疲劳。少数严重者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可导致死亡。死亡率约为0.6%(老年人群死亡率超过4%)。主要传播途径有直接传播、空气传播和呼吸道感染。气溶胶传播和接触传播。 3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其为大流行病,这是二战以来最严重的全球公共卫生紧急事件。
2020年,病毒以一种奇怪的方式改变了世界。让中国成为第一个受害国,最终让中国成为幸运国,成为极少数保持经济正增长的国家之一。
2020年,病毒成为一次特殊的压力测试,看谁的社会应急能力更有效、谁的社会治理能力更强。尽管中国已成功控制疫情,但许多国家和地区疫情仍不断出现。
2020年,病毒扭转了很多事情,包括美国股市从四次熔断到连续新高,包括对人民币贬值的担忧到过度升值,包括欧美国家形象的逐渐侵蚀,包括自由与死亡的纠葛,也包括对“群体免疫”幻想的破灭,包括高呼人权却牺牲老年人生命的虚伪。
2020年,病毒让很多国家前进,有的向下,有的向上,而中国是极少数向上的。 —— 中国即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世界贸易组织(wto)统计数据显示,1-7月,我国国际进出口市场份额为12.6%;人民币资产已成为境外投资的避风港。
2020年,病毒让人类的认知回到了最初的状态。阻止病毒传播的不是高科技,而是戴口罩等低科技。科技如此发达,人工智能如此强大,但人类在病毒面前依然束手无策。
截至12 月2 日,全球已确诊超过6200 万例covid-19 病例,近150 万人死亡。疫情持续恶化,人们只能在线等待疫苗。无论历史如何记录2020年,疫情一定是一场堪比1929年大萧条的危机。专家提醒,疫苗不是一劳永逸的pg电子游戏app的解决方案,我们必须做好与新冠病毒长期共存的准备时间。
covid-19疫情将世界分为前新冠时代和后新冠时代。 2020年之后,世界将再也回不去。 2021年世界会变得更好吗?我希望!
(肖峰撰)
武汉
武汉,坚持住!很快人们发现它应该是:“坚持住,世界!”
尽管新冠病毒最早的来源还有待调查,但武汉无疑是早期大规模疫情发生的地方。
2019年12月30日,武汉当地卫生部门发布消息称,华南海鲜市场出现一名不明原因肺炎患者。次日,武汉市卫健委发布疫情报告,称已发现确诊病例27例,并提醒公众佩戴口罩。还强调,疫情“可防可控”,“目前尚未发现人传人现象”。这一天,国家卫健委派出专家组赶赴武汉。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前一天晚上在聊天群中才得知武汉爆发传染病疫情。
1月1日,华南海鲜市场休市。但直到1月19日,疾控专家才确信新冠病毒是人传人的! “因此,我们呼吁武汉人不要出去,外地人不要进来。” 1月23日10点,武汉“封城”,但此时已有500万人出城。
随之而来的是全国范围内轰轰烈烈的驰援武汉。 4万多名身穿白色制服的医护人员星夜抵达……这是人类历史上最勇敢的防控举措,也是前所未有的主动行动和牺牲,集中体现了中国的动员力量。
武汉是一座非常宽容的城市,但疫情过后,有些人似乎对武汉不宽容了。在招工时,多地拒绝招收来自武汉的人员,直到4月8日武汉“解封”,直到武汉通过全国检测证明自己“清白”。
今年上半年,武汉的gdp萎缩了20%,官方统计数据显示,因covid-19死亡的人数接近4000人。现在的武汉已经恢复了活力,但社会经济特别是心理层面的伤痕依然挥之不去。
疫情对武汉的影响注定是暂时的。《武汉跃居“中国第五城”》一篇文章提到,武汉gdp位居全国第9位,消费力位居全国第8位,常住人口位居全国第9位,地铁里程位居全国第6位,大学生数量和双一流学科数量位居全国前5位。武汉是否是“第五城”是另一回事,但它确实代表了中国的韧性,代表了大灾难时期所表现出的坚韧和顽强。
武汉就是武汉,一座充满烟火气的城市。长江大桥、黄鹤楼、热干面、汉正街、武汉大学等硬标签不会因为疫情而消失。
武汉解封后,不少机构和团体来到这里举办活动,表达对这座英雄城市和人民的敬意。 11月20日,《2020中国好声音》决赛将在武汉举行。活动期间突然下雨了。当歌曲《星·sailing》唱完时,主持人华少动情地说:“感谢上帝,让我们听到这首歌《风雨中航行》,听到‘靠近你,自由’,只是为了靠近你,只是为了自由。在这场风暴中,就像这座城市一样,我们刚刚经历了疫情,但我们已经战胜了它。”
祝福武汉!看好武汉!
(肖峰撰)
社交隔离
疫情催生了一个新词“——社交距离”。这个原本源自心理学的术语,被运用到社交场景中,规定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必须保持在2米的硬性目标,并要求大家不要举行大型聚会、在沙滩上晒日光浴、踢足球、甚至携手同行;进入商场时要保持距离,结账时要排队。每个人都慢慢地进去,也慢慢地退房,比之前的时间多了一倍。
社交距离考验社会的自由度和调节能力。作为一项规定,一些欧美人干脆不接受,直接上街抗议。无论是社交距离、禁令还是口罩令,他们在欧洲和美国都遇到了阻力。政府警告人们,即使你没事,你也可能将病毒传染给老年人或免疫系统较弱的人。但不,仍然有人在抵制。
在中国,早在2月份就实施了社交距离,但只是称为“安全距离”。无论排队还是交谈,大家都被要求保持2米的距离。与保持社交距离相比,口罩令对于一些欧美人来说更加难以接受。纽约州州长4月16日才签署口罩令,但那时纽约已经挤满了受害者。中国将于2月份完成这一任务。疫情的演变是一个不断复制中国工作的过程。不幸的是,有些人就是不复制,要么是因为他们不能复制,要么是因为他们不想复制。看来有些人更喜欢自由。在文化上,西方人注重个人自由,而东方人注重集体观念。疫情判断:这一次东方胜出。
疫情发展表明,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是社会责任,与国籍无关。任何人都不能太自私,必须有大局观。现在,东方人和西方人都在遵守社交距离规定。一场突如其来的瘟疫统一了全球行为范式。
狡猾的病毒属于魔鬼,它来疏远、扰乱人类关系。你们人类距离越远越好,彼此之间越怀疑越好。人们应该对此保持警惕。
社交距离是存在的,但人与人之间不可能有距离。
(肖峰撰)
报复性消费
“报复性消费”是后疫情时代的“戈多”。 —— 很多人声称它即将到来,很多人期待它的到来,但最终却没有人能找到它的踪迹。
一方面,历史上——消费已连续六年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一推动力,中国有望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消费市场;另一方面,也有现实——,2020年上半年,突如其来的疫情让社会经济短暂停顿。在“报复性消费”的刺激下,大量企业希望恢复生产。消费券成为提振经济活力的希望。地方政府、互联网电商、银行、商户等市场主体都已告一段落,实现了每1元消费券带动10元以上消费的目标。
在各项消费优惠活动的刺激下,8月份中国国内消费终于首次出现正增长。截至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576亿元,同比增长4.3%,增速比上月加快1个百分点。另一个证据来自今年的国庆和中秋黄金周。中国文化和旅游部统计显示,八天小长假期间,各省市共接待国内游客6.37亿人次,同比恢复79.0%;国内旅游收入4665.6亿元,同比恢复69.9%。
消费拉动中国经济持续复苏。虽然目前消费还没有完全恢复到去年同期水平,但现有数据显示消费已经回升。当前中国经济运行的变化主要是恢复性增长。中国社科院院士余永定表示,在目前收入恢复的情况下,消费增长不会超过gdp增长,下半年不会出现报复性的情况。消耗。人们不会把所有的钱都花光,而是会先补充上半年花掉的积蓄。只有当储蓄水平恢复到疫情前水平时才会考虑消费。
报复性消费还没有发生。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辉在11月16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当前国际疫情仍在蔓延,我国面临较大的国外进口和国内反弹压力,需要付出巨大努力进一步推动消费的恢复。努力。
(撰稿/钟惠倩)
《民法典》
战败后,拿破仑被流放到圣赫勒拿岛并在那里度过了余生。他曾感叹:“我真正的荣耀并不是赢得超过40场战斗。滑铁卢战役抹去了这一切的记忆。但有一件事情永远不会被忘记,那就是我的《民法典》。”
正如拿破仑所说,他的帝国是短暂的,但他组织颁布的《民法典》却成为许多国家立法参考的蓝本。有的甚至直接照搬,有的规定至今仍在沿用。可以说,在当今各国发行的最早的《民法典》中也能找到类似的痕迹。
民法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支柱,是社会生活的基本规则和百科全书。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所面临的几乎所有事项和方面都在民法的范围之内。
拿破仑颁布《民法典》 216年后,他当年提到的东方睡狮也有了自己的《民法典》。
中国已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社会阶层最丰富的快速发展国家。这个国家的公民将相应地面临更加复杂的社会矛盾和生活问题。
《民法典》的出现回应了这一迫切需求。作为公民法治生活的重要指南,中国《民法典》在继承人类社会和法治文明成果的基础上,还结合了当今中国和世界的发展现状,以及对可能性的想象。为人类社会未来的发展,为今天和未来的问题提供了必要的答案。
对于中国人来说,《民法典》的出现及其后续作用也是树立公民法治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相信并期待有一天,法治精神将像空气一样渗透到每一位公民的血液中,成为我们的信仰和敬畏,无论同事、pg电子游戏app的合作伙伴、亲人、上下级、政客、商人、官员还是公民,每当我们与人和社会发生冲突时,正义、规则和契约就相互遵循,起到保护和威慑作用。
(撰稿/李启苗)
工人
“我们不为父亲而战,不为母亲而战,也不为工作而战。我们工人只是努力工作。”一夜之间,无论你是谁,高管、程序员、接待员,每个人都变成了“工人”。打工,即打工仔,是现在很多上班族对自己的称呼。
继“社会动物”、打工仔之后,“农民工”成为展现当代年轻人在社会中奋斗、拼搏的新词汇。为什么这个表情包如此受欢迎?
从工薪阶层到工人,从奋斗到佛门,从“前浪”到“后浪”,其实都指向了工薪阶层。只是不同时代不同称号的背后,代表着不同的社会情感。年轻人都喜欢自嘲,比如之前流行的“社畜”、“搬砖工”,但自嘲应该有水平、大度。据分析,“工人”这个称号在平凡中显出追求,在屈辱中显出努力的固执;虽然没有钱,但还是有不卑不亢的礼仪。因此,“殴打工人”一词很快被网友认可,成为新时代社会建设者的称号。
不想工作,又怕失业,可能是职场常态;但如果你还能享受,你的心境和承受力自然会不一样。怎么样?听起来是不是很95后?
工人都是“后浪”。今年5月4日青年节,一段名为“《后浪》”的哔哩哔哩演讲视频走红网络。这份由中年“前浪”送给“后浪”年轻人的礼物,立刻在社交媒体上造成舆论两极分化:一半是感动和钦佩,另一半是质疑和批评。演讲中的一句“你们拥有我们这一代人梦想的权利,选择的权利”尤其受到批评。去年,一位商界领袖曾发表过颇受争议的言论:“996”是一种“福气”,因为同样的努力可以赚到更多的钱。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说的是实话。尤其是对于今年毕业的大学生来说,能有一个“996”的名额就被认为是吉利了。因此,“选择权”只属于规则的制定者和控制者。
你可以理解,自嘲是一种抵抗。年轻一代自嘲,“无论谁落后,都会成为社会动物”。 “社畜”一词源自日语,是对在职场打拼的年轻人的一种自嘲表达:他们在公司乖乖工作,像牲口一样被剥削。无论“996”是否是“福气”,年轻人的反抗都在所难免。反抗是一种社会进步。
2020年,最大的80后一代已经到了“不迷茫”的年龄,最大的90后一代已经“立业”,甚至2000年出生的一代也到了公认的20年“成人”阶段老的。庆幸的是,社会总是在进步的。一代比一代强大,新的力量不断崛起,老一代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带走了他们的一套社会规则。
好吧,就让年轻一代一边嘲笑自己一边奋进吧。
(肖峰撰)
内卷化
2021年公务员录用比例中,热门岗位竞争比为4600:1。这个没什么好说的,只是逐年升级而已。关键是不要让你最好的才能白白浪费。人才的浪费是最大的浪费。
那时候,深圳人认为只有没有前途的人才能当公务员。现在的年轻人到底出了什么问题?有句话说,是因为社会变得内卷化了。
通俗地说,内卷化就是内部竞争。内卷化原本是一个社会学术语,大致指生产模式的停滞。它原本属于农业经济词汇。 1985年,中国社会学家黄宗智在其第《华北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号文章中将“内卷化”概念引入中国社会,指封建社会生产力停滞,导致“劳动边际报酬递减”。由于人口众多,人们不得不从“增量”竞争转向“存量”竞争。
现在这个概念正在被网友们研究和运用。例如:国际形势不佳,导致很多计划出国留学的学生未能如愿。因此,考研或“碗”考的竞争更加激烈,这是一种内卷化;对于上补习班的中小学生来说也是如此。一种内卷化。有一个比喻:看戏的时候,前排站起来看,后排也得站起来看。最终全场观众都会起立观看,否则就无法观看。这是一个竞争加剧的过程,也是一个折磨人的过程,这意味着如果你不这样加入竞争,你就会被淘汰。于是,小学入学考试变成了内卷化,高中、高考也变成了内卷化。大家只能继续参加补习班,忘记了学习的目的是培养成人,成人就是大写的“人”。
为何在动荡的2020年,“内卷化”一词突然流行起来? “大家不是创造新的价值,而是想方设法抢占库存。”假设有10 个人分享一个大蛋糕。一开始,大家都平静地、慢慢地吃,吃得很满足。但如果数量增加到100人,竞争就会更加激烈,体力消耗也会更快。但如果不抢食物,就会饿死。这样,大家花费了更多的精力,却没有得到更多的回报,反而挨饿得更快。
内卷化的反面是革命。从“内卷”二字中我们可以嗅到一种集体的情绪,一种无论怎么努力都无法打破的无奈,以及人们陷入的困境。
人口红利、入世红利、互联网红利,下一个红利是什么?答案依然是改革红利。没致富之前不要偷懒。
2020年是艰难的一年,2021年也不会轻松。继续前进。让我们鼓励大家。
(肖峰撰)
乘风破浪
“看我乘风破浪,多么诚实的愿望,用力歌唱吧,如今咿咿咿咿咿咿咿……”伴随着主题曲《无价之姐》的神奇旋律,《乘风破浪的姐姐》成为一种现象统治银幕三个月。综艺节目也让《乘风破浪》成为整个暑假乃至下半年的热门话题。
6月12日中午12点,正当微博热搜停止更新、几乎没有公告、没有黄金收视期的时候,芒果tv自制综艺《乘风破浪的姐姐》一上线,瞬间爆红。参加节目的30位“姐姐”中,年龄最大的伊能静52岁,入行36年;最年轻的金晨30岁,入行7年。她们带着不同的经历来到这个节目,重新证明自己,重新定义新女性。有网友评价:“这件事本身就挺有激情的,感觉自己的人生还有希望。”
当不少女性观众高喊“《乘风破浪的姐姐》,我能行!”时,她们认可的是这个节目缓解了她们作为“女性”的各种焦虑:身份、年龄、外貌、婚育、就业、自我成长等。 “看到这些姐妹让我不再那么害怕变老。”这是该剧第一集播出后被引用最多的评论。伴随着“乘风破浪”而来的,除了“女权”之外,还有成为热词的“飒”。
“乘风破浪”这个词之所以具有如此大的感染力,就在于它的“激情”内核。 “乘风破浪”源于南北朝名将宗崔。宗琪年轻时出身贵族家庭,喜欢舞枪舞棒。他在村民眼中是无能的典范。舅舅问他的志向是什么,他的回答是:“我愿乘长风破万里浪”。此后,他一生都在践行这八个字。
不知道为什么《乘风破浪的姐姐》节目组要用《乘风破浪》来给“30 ”姐姐们定调。或许是为了凸显姐妹俩自信、战斗的一面?这句话所体现的无畏、勇敢的精神,是引起多方共鸣的原因。
《人民日报》评论文章写道:“或许,这个词非常适合形容现在人们的心情和态度。抗击新冠病毒疫情的逆行者乘风破浪,用奉献和务实战胜了疫情;”北斗开发者乘风破浪,以自主创新的力量为中国人民争光;各界建设者乘风破浪,立足平凡岗位,砥砺前行。他们激情四溢、光芒四射……无数个“我”汇聚成“我们”,乘风破浪、拼搏进取,为共同筑梦写下生动的注脚。
(谭珊珊撰)
社会名流
名人的原义是“著名的美女”、“知名女士”等,后来引申出“交际花”的含义。尽管这个词的含义发生了变化,但“名媛”一词仍然泛指高端人士,具体指优雅、得体、聪明的白人和富人群体。
但到了2020年,这个词却彻底落入了鄙视链的最底端,遭到了众人的嘲笑。
于是有人不禁想象这样神奇的一幕:如果那些买丽思卡尔顿下午茶、买gucci包的名流都爱上假表、兰博基尼跑车,冒充男版精英,那会是怎样的情景?喜欢? “当朋友见面时,他们会泪流满面。”
名人还催生了一些鼓舞人心的表情包,例如“有人在努力上学、工作或寻找伴侣吗?” “一切皆有可能”、“我想买我的第一辆车,实现财务独立的小目标”。人们假装在落地窗前和繁华的夜景前拍照,并附上莫名其妙的定位和造作的文案来制造讽刺。只是人人都嘲笑“上海名媛”,但人人都面临着成为“上海名媛”的风险:凡事都要比较,活着靠虚荣,背后还有很多不为人知的尴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是这样吗?难道少弟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就做出这种蠢事吗?
在这种功利心态的驱使下,人变成了定制商品,性关系变成了交易,真诚的关系变成了刻意的欺骗。名媛作风以“资源交换、套路取胜”的方式,对本已不景气的婚恋市场造成沉重打击。治安良俗似乎都不算什么,美好的爱情成了笑话,真正的上层人士却被莫名其妙地谋杀了。这让人感叹:与其相信那些光鲜亮丽的外表,不如相信法律、常识和义务。
(撰稿/詹腾宇)
成为小镇的话题艺术家
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当四五六线小城市、小县城甚至小城镇的年轻人前往大城市追梦时,他们自嘲是“小镇青年”。 ”。他们的心态正如许巍在《执着》中所唱的那样,“我想要超越这平凡的生活,我现在注定要暂时漂泊”。 20多年后,我面对大城市也感到无比的难受和自嘲,但“小镇青年”却成了“985废物”和“小镇问题之家”。
难免有人会说他们虚伪:据统计,拥有学士学位的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不到4%。也就是说,如果你本科毕业,你就已经比95%以上的中国人优秀了,更不用说是“985”、“211”大学毕业的了。然而,仅豆瓣上的“985垃圾引入计划”群就有超过10万成员。其中一篇帖子的标题令人心酸:“有人在学校跳楼,他们都以为是我。”一方面,人们认为自己已经站在金字塔的顶端;另一方面,人们认为自己已经站在了金字塔的顶端。另一方面,这些高层人士却在认真讨论“如何心甘情愿地接受自己的平庸”。
“小镇解题者”收到的剧本大多相似:出生在小镇,学习刻苦,善于解决问题,通过了所有考试,进入名牌大学。但来到城市后,他们才发现,自己由于视野、见识、社交能力的缺陷,以及缺乏人脉的支持,最终不得不无视他人的命运,嘲笑他人。他自己形容为“应试教育下的废物”。有评论认为,与其指责创作者负能量、“哀悼”,不如站在宏观社会环境的背景下考虑他们的处境,理解他们的焦虑和怨恨。
故事还是一样: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来到大城市,希望反抗自己的出身,逃离平凡的生活。巴黎、纽约、伦敦、东京、北京、上海,左拉这样的“外省青年”是这样,自认是“乡下人”的沉从文是这样,贾樟柯善于讲小青年的故事城镇,像《东京爱情故事》中的乡村男孩一样,万智也是如此。 2020版《东方爱情》中,完治对莉香说:“反复无常,刺激又可怕,情况每天都在变化。对于来自农村的我来说,莉香就相当于东京这座城市,总是充满生机,和rika的关系让我感觉我可以征服东京这座城市。”
背景还是一样的:如何实现跳级,以及随之而来的焦虑。
小镇问答知道,高考仍然是一个重要的晋级途径,他们抓住了这个机会;但他们也知道“个人奋斗固然重要,但家庭出身、出身、父母资源、社会地位和运气也很重要”。 “在一个人的人生轨迹中起着重要作用”,自身的缺点让他们感到自卑和无助。他们渴望的其实是一个通过奋斗实现梦想的公平机会。
(谭珊珊撰)
用户评论
金橙橙。-
2020年十大关键词,感觉每一个词都经历过,太难忘了!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绝版了i
疫情、经济、科技,2020年的关键词,让人感慨万千。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青墨断笺み
2020年十大关键词,回顾过去,展望未来。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念抹浅笑
疫情、经济、科技,2020年三大关键词,你对哪一个印象最深刻?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巷陌繁花丶
2020年十大关键词,总结了这一年的重要事件。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烬陌袅
2020年的关键词,每一个都让人记忆深刻。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煮酒
疫情、科技、经济,2020年的关键词,你最关注哪个?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绳情
2020年十大关键词,见证了历史的变迁。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站上冰箱当高冷
2020年十大关键词,让我们更加了解这一年的重要事件。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此刻不是了i
疫情、经济、科技,2020年的三大关键词,见证了人类的挑战和机遇。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放血
2020年十大关键词,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一年的重要事件。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为爱放弃
2020年的关键词,反映了时代的发展趋势。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烟雨离殇
疫情、科技、经济,2020年的关键词,让我们对未来充满期待。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箜明
2020年十大关键词,回顾这一年的重要事件,思考未来的发展方向。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灵魂摆渡人
2020年十大关键词,让我们更加了解世界。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蹂躏少女
疫情、科技、经济,2020年的三大关键词,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生活。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桃洛憬
2020年十大关键词,每一个词都承载着时代的记忆。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心悸╰つ
2020年的关键词,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人类面临的挑战。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一纸愁肠。
疫情、科技、经济,2020年的三大关键词,让我们看到了人类的智慧和勇气。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矜暮
2020年十大关键词,见证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